小编最近看见了关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舞会舞蹈,觉得里面的人们穿着蓬蓬的裙子转着圈圈超级可爱(ꈍᴗꈍ),然后联想到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和达西在舞会上优雅地舞蹈的场面,突然就想重回返十多世纪时期的法国,感受当年的宫廷式优雅。
而在这过程中能,小编渐渐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宫廷里华丽的女装,并且还自己给自己安利了一部电影!资源在手,天下我有!
(ꈍᴗꈍ)
作为全球时尚界瞩目的国家,世界各国都唯其马首是瞻,法国的红酒、香水、化妆品、手袋尤其是法国的时装,它是名利场彰显贵族身份的标志。
(图片来自《绝代艳后》,洛可可风格)
(图片来自《绝代艳后》,洛可可风格)
(图片来自《绝代艳后》,洛可可风格)
梳理法国时尚的诞生,需要回到17世纪的法国,尤其是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由于宫廷礼仪制度的建立,王室贵族之间的着装成为了各自身份地位的表征。
而在路易十四之后的两位继承者也同样承袭了路易十四时代奢靡的宫廷文化直至波旁王朝走向穷途末路。
(图片来自《绝代艳后》,洛可可风格)
从十七世纪诞生的巴洛克风格而后发展到精致的洛可可风格,再到十八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通过宫廷着装的演变,我们仿佛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法国史。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Baroque)最开始源自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是指不规则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所以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追求新奇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整体色调以金色为主色,最初源于建筑。
(图片来自《莎翁情史》,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服饰其实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17世纪中叶,波旁王朝专制下兴盛起来的法国取代了荷兰作为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
(荷兰风时代典型的拉巴领rabat)
当时的法国国力昌盛艺术繁荣,国王路易十四独特的服装嗜好使巴洛克风格得到了持久和繁荣的发展。
这一时期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蕾丝、花边以及各种花结带饰,各种锦缎、高级丝绸、织入金银线的饰带、图案刺绣等营造了巴洛克特有的雍容华贵的贵族气息。
袖子缀满夸张的蕾丝花边,摒弃了裙撑,腰线上移,有明显的收腰,紧身胸衣在这一时期重新回归时尚舞台。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起来。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
有时还用花结或者扣子系起来达到臀部蓬松的效果,把女性身材勾勒得平缓、柔和和自然。
洛可可时期
在巴洛克后期,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在法国应运而生,Rococo是从法语Rocaille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因此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品也多呈现出贝壳的曲线,颜色也多运用了象牙白、粉色、蓝色,轻快而明亮,最初源于室内装饰。
(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
如果说宗教特色与辉煌大气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那么纤细柔美、细腻温和则是洛可可艺术的基本特点。实在分不清,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女性版的巴洛克。
在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人)
(玛丽皇后,路易十六的妻子)
碎花是这一时期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段,大大小小的花朵印在服饰上,仿佛置身花园。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因此人们常把洛可可风格的女装比喻成“盛大的花篮”。
新古典主义时期
新古典主义在服装上表现为摒弃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宫廷式样,追求古典、高雅、健康、自然的服装形态,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
这一时期的女装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过盛,矫揉造作的洛可可及巴洛克风格形成强烈对比。
女士裙子很长,柔和、优美的垂褶自高腰身处一直垂到地上,而且这种长裙越来越长,以至使女士们行走时不得不用手提着裙子,这种优雅的姿态也是一种流行,别具风格。
从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再到十八世纪路易十五时期的洛可可,法国贵族们对生活品质、服装造型的超高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推进着整个消费市场的前进。最后到十八世纪末路易十六时期,伴随着贵族们的逐渐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财富日益增加,新古典主义悄然而至,而波旁王朝也渐渐地落下了帷幕。
《绝代艳后》讲述了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虽然结局注定悲伤,但是我们可以享受影片中一帧接一帧洛可可风格的视觉盛宴,并且女主克尔斯滕.邓斯特的颜值在线!